当前位置:bodog官网,bodog88官网 > 要闻动态>运城要闻
平畴沃野沐新风——临猗县学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绘就和美乡村画卷走笔
来源:运城日报 编辑:吴琪萌 发布时间:2024-06-26 09:02

  千里沃野,百里明媚,十里莺啼。盛夏临猗,蕴藏着无限灵动与生机。行进在万物并秀、生机勃发的郇阳大地,如同欣赏秀美画卷,一条条宽敞道路通达四方,一排排村居庭院错落有致,一个个“口袋公园”精美亮丽……

  临猗县学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立足本地特色,集中力量、集中资源,深入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,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,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,全面改善乡村发展面貌。

  优环境,乡村有“里”有“面”

  一方庭院,花繁草香,绿树萤窗;一户人家,窗明几净,馨香扑鼻;一条小巷,清幽雅致,干净平整。如今,在猗氏镇百里店村,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。

  夕阳西沉,百里店村村委会广场上的小游园聚满了休闲纳凉的村民。提起村里环境的变化,大家赞不绝口,有夸硬化到位的,有夸绿化全面的,还有夸亮化贴心、夸美化精致的。“你要是长期不在家,回来都有点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。”人群中传出的一句话,逗乐了大伙儿。

  美了村庄,乐了百姓。“我们学习运用‘千万工程’经验,人居环境整治是切入点,村民受益是落脚点。”百里店村党总支书记南世贵一语道出破题思路。

  临猗县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开展后,百里店村聚焦“六美”目标全面发力,对陈年垃圾、路边杂草、乱贴乱画进行全面清理,对残垣断壁、违章建筑、废旧院落等进行全面拆除,并通过一系列硬化、绿化、亮化、美化工程,一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。

  蓝天白云下,红黄蓝三色点缀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,如彩虹一般在涑水河畔蜿蜒伸展,将沿线6个乡镇27个行政村串珠成链。在紧依涑水河的七级镇王肖村,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别有风味,垂钓鱼塘、休息长廊、“烽火台”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
  “我们将废沟荒院改造成小游园,为村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。”王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秋序告诉记者,该村还全面改造了公共厕所设施,建设了宽敞的停车场,满足村民和游客需求。同时,对舞台进行了细致维修,方便开展文艺活动。

  在临猗,百里店村、王肖村的华丽蝶变不是个例。去年以来,全县重点打造示范点55个、小游园93个,拆除废旧院落1392处,改造废弃池塘57个,并完成5个乡镇的街道改造和12个村的污水管网铺设。每一个村庄,都在增颜提质,都有独特韵味。

  兴产业,农民丰产增收

  时下,嵋阳镇上朝村村西的百亩果蔬种植基地“丰”景喜人。茄子、西红柿、豆角、辣椒等铆足劲儿生长,工人们忙着采摘、分拣、装箱、称重。

  一直以来,上朝村农业产业以桃、梨为主,结构单一,效益不高。如何更好发挥土壤肥、日照长、水利好、靠近城的优势?村民在探索,干部也在思索。

  近年来,上朝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,立足优势探索建立百亩果蔬种植基地,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。

  2021年,投资300余万元的果蔬种植基地开工建设。5个月时间,5座设施大棚完成建设,水肥一体化系统也安装到位。同时,建成一个占地100亩的露地蔬菜基地,并注册了“郇阳情”特色商标,走高品质有机蔬菜发展道路。

  “我们的果蔬种植基地距离县城近,可以保证菜品的新鲜度和口感,更重要的是运输成本低,蔬菜品类也多,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。”对于进一步拓宽上朝蔬菜的销售渠道,上朝村党支部书记王素芬很有信心。

  近年来,凭借绿色无公害、价格实惠的优势,该基地与大型商超签订长期购销合同,为临猗全县学校和城区市场供应新鲜优质蔬菜。销路宽、销量大,上朝村群众的日子也跟着好起来。

  产业带富,遍地“生金”。东张镇积善村立足黄河滩涂小麦颗粒饱满、麦香浓郁的特色资源优势,以“村委会+农户+合作社”的模式兴办石磨面粉厂,推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;七级镇樊桥屯村通过“支部引领、企业带动、农户参与、合作发展”的模式,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;牛杜镇依托近郊优势,打造了融合露营休闲、萌宠游玩、儿童娱乐、果园采摘等功能的综合性农场,为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,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好去处……

  放眼全临猗,当地锚定“特”“优”战略,建成“郇阳苹果千亩示范园”2个、“郇阳果园”22个,累计发展“郇阳果园”近万亩;推广冬枣“六统一”模式,打造冬枣标准化生产基地3000亩;发展“临猗大闸蟹”“吴王渡黄河鳖”特色养殖,产品爆红网络、产销两旺……

  一项项富民产业,构建起“特”“优”农业的“四梁八柱”;一批批带动力强的农业项目,带动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;一个个地域特色品牌,打开了农产品上行的“绿色通道”。

  强治理,振兴成色更足

  “谢谢你!老王同志!”一句感谢,让困扰老人很长时间的“心结”终于放下了。近日,嵋阳镇一位八旬老妇走进了镇矛盾调解中心,忧心忡忡地向调解员倾诉自己的烦恼。原来,她家家庭情况错综复杂,导致征地补偿款内部分配时出现了纠纷。

  解纷止争,贵在用心用情。调解员王忠民深入细致地梳理了老人家心中的困惑和难言之隐,并凭借丰富的调解经验,引导家庭成员理解彼此,寻求最佳解决方案。经过多轮沟通与协商,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共识,补偿款分配问题得到妥善解决。

  乡村美,看“颜值”,更重“气质”。临猗县一手抓农民文明素质提升,一手抓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。该县深入开展“千人百法下基层”活动,各级相关部门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,积极传播孝善美德,引导群众摒弃铺张浪费、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,持续强化群众讲德、守德、修德的意识,为和美乡村注入文明力量。

  在耽子镇霍村党员积分兑换超市的货架上,洗发水、卫生纸、洗衣液等生活物品一应俱全。根据积分兑换制度要求,每件物品都有相应的“积分价位”,党员可以根据积分多少兑换不同商品。老党员陈昌峰告诉记者,这些奖品不仅是物质鼓励,更是一种精神认可,激励着每一名党员站在前、作表率,引导全村老少树立正确价值观。

  岁序更替,乡风文明在多种文明实践中得到升华。如今,在承载乡愁、延续乡情的农村,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、互相攀比等问题明显减少,取而代之的是邻里间的友爱互助、家庭的和睦温馨。村民们参与村里各项事务的积极性显著增强,村民的文明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
 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、产业发展如火如荼、社会治理持续向好,一点一滴的改变,印证了“千万工程”所蕴含的丰富经验、理念和办法。当前,临猗县学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的生动实践持续深入,更加秀丽多姿的和美乡村在春天孕育、在夏天成长,也必将在秋天丰满、在冬天沉淀。